
类风湿已经成了骨病当中发病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仅次于颈椎病的发生,为了更好的治疗类风湿,在生活当中患者四处寻找疾病的治疗方法,骨病专家指出,类风湿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除了手术治疗以外,类风湿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科学系统的治疗类风湿,类风湿患者需谨遵医嘱,才能尽快恢复健康.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适合中医治疗,那么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一、寒湿痹
症状: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则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则痛甚,得热熨则可安,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
防己、防风各10g、黄芪15g、白术10g、秦艽10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0g、当归10g、茯苓10g、甘草5g生姜2片大枣5枚。或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蠲痹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治疗。
加减:阳虚寒盛加附子、川乌、细辛等,温通十二经脉;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通络;湿盛者宜予苍术、川朴、苡仁等;风盛酌加防风、白芷、羌活。
中成药:寒湿痹冲剂,每袋5g,每日3次,每次1~2袋。
临床体会:本证邪在浅表,抓着时机。一般经过阶段治疗,效验不佳,不宜久服。因祛风燥湿之剂耗伤阴液,使病邪转入里。
二、湿热痹
症状: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则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摄,足难以展步,骨骱灼热、肿胀、疼痛、重着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或不实,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
防已10g、蚕砂20g、薏苡仁30g、连翘15g、苍术15g、赤小豆30g、滑石30g、焦山栀15g、黄柏10g、淮牛膝30g、土茯苓15、白花蛇舌草15、或选用白虎桂枝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丹溪痛风方治疗。
加减:皮肤红斑者,酌加丹皮、生地、地肤子、赤芍等凉血散风;热痹化火伤阴,可加犀角、生地、玄参、双花、知母、石膏等以养阴清热、泻火解毒;兼有疲乏无力困倦等气虚表现,宜加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生地以益气养阴而清热除湿。
中成药:湿热痹冲剂,每袋5g,或我科室自制的风湿安冲剂,每袋6g,均为每日3次,每次1~2袋。
临床体会:本证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常伴有感染。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一旦感染控制,症情即趋于稳定,起效亦迅速。上肢关节酸痛者,选加羌活、威灵仙、川芎、桑枝;疼痛以膝踝等下肢关节为主,可选用独活、牛膝;腰背酸痛者,酌加杜仲、寄生、续断等。
传统治疗 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传统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采用“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益赛普、类克等)+止痛药+康复锻炼”为主,须不知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别于其他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肌无力等)的根本原因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系统紊乱是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异常导致从而产生了“无菌性的炎症”不断的侵蚀关节滑膜骨质导致疼痛、肿胀、变形等症状。而像红斑狼疮、皮肌炎、肌无力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表现的临床症状和类风湿关节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传统治疗的弊端在于:一种治疗方案用以一类性质的疾病。这是不科学的。
治好类风湿难点在于如何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
临床上有很多类风湿患者患病都在10年以上,服用药物无数,开始服药效果明显,停药后症状就会反复。久而久之,身体机能产生抗药性后,效果也逐渐消失。这就充分说明了药物只能暂时的抑制免疫系统,并不是将患者不正常的免疫系统自动调节平衡的。上述说到,类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这样就会给患者一个错觉:类风湿性关节炎无法治好。事实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患者血液里淋巴细胞中的免疫细胞和关节细胞“误识”从而形成“误食”导致的免疫系统紊乱。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