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文章来源:成都风湿医院发布日期:2020-08-20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症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男性,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可在外伤后出现症状或加重症状。
 
  1、腰腿痛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病人多数有腰痛及腹股沟和股部的疼痛,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者几乎皆有反复发作的下睡疼痛,并且往往伴有单恻或双侧的大腿外侧、后侧度蛀部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常在行走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下蹲或平卧时症状减轻或消失。成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医院怎么样?
 
  2、缺血性跛行   占少数。在行走或活动下肢后出现肌肉痉挛性疼痛,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即可消失。这种痉挛性疼痛多发生在小腿时外侧肌群。总之,腰椎管狭窄症之所以出现间歇性跛行,多数学者认为是站立或行走活动增加了神经根对血液供应的需要,而腰椎前凸的增大常使椎管进一步狭窄,减少了血液的供应,并影像了静脉的回流,最终加剧了神经根的缺血状态,所以出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它与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的不同处在于下肢周围血液循环始终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而且常伴有下摆痛症状。临床观察证明腰椎管狭窄的时间愈长,范围愈广,愈容易出现间歇性跛行这一症状,约有56% - 85%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常为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据R. Porter观察多椎段的中央管狭窄常导致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而单一椎段中央管狭窄或单侧神经根管狭窄只能引起单侧下肢间歇性跛行。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什么是腰椎管狭窄
 
  3、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主要症状,多见于中央型椎管狭窄或重症病人。有人观察过105例腰椎骨狭窄症中就有98例出现间歇性跛行,以多椎段的腰椎管狭窄多见。并呈进行性发展。具体表现为病人步行约一二百米后,或站立约数分钟或十多分钟即感到一侧或两侧小腿和足部出现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以致不能继续行走,必须蹲下或弯腰体息片刻后方可再走。但走不久又出现疼痛,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即是间歇性跛行.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曾将本病的间歇性跛行分为位置性跛行和缺血性跛行两类。
 
  4、位置性跛行   占多数。步行或较久站立后出现间歇性跛行.蹲下或弯腰后症状缓解,所以这类病人常弯腰行走。另外伸腰、仰卧、俯卧均可加重疼痛,侧卧屈膝可缓解疼痛。此类间歇性跛行主要是由黄韧带向椎管腔内隆突压迫马尾神经所致。
 
  5、下腰痛   的特点是前屈腰部时不受任何影响,而后伸时疼痛加重,这是因为腰椎过伸时椎间隙前部增宽,后部变窄,使椎间盘及纤维环向椎管腔内突出,同时黄韧带也随着松弛增厚,形成褶皱,使椎间孔变窄小,阻致椎管容积进一步减小变窄,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与马尾神经而出现疼痛。
 
  6、大小便障碍   少数病例可伴有大小便障碍。
 
  7、神经体征   腰椎管狭窄症因椎管腔的减小是缓慢发生的,神经组织可逐新适应其狭窄的改变,所以多数病人仅有轻微的体征。如令病人疾步快走后可见有趾屈肌无力,踝反射减低或消失,下肢小腿外侧和足部的根性分布痛觉减低,直腿抬高试验少数为阳性。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者多数腰椎前凸消失,少数有侧弯,脊柱活动除后伸受限外多无其他异常。
 
  8、狭窄症   多见于腰椎5骶椎1之间,偶尔发生于腰椎4、5和腰椎3、4之间,凡是组成神经根管的每一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如椎间隙的狭窄、关节突关节先天性肥大、黄韧带增厚等均可引起神经根管狭窄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腰痛,约半数病人伴有一侧或两侧的臀部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少数病人在行走后小腿疼痛加重,腰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皆为阳性。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如果本文无法解答您的疑惑,您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疼 痛科权威专家将与您即时沟通,给您最精准的治疗方案。或拨 打医院的24小时咨询热线:028-86117707
成都风湿病医院简介
成都风湿病医院是国家首批公立甲等医院,以风湿免疫科最为精湛,专业特色铭明显。建院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医疗、科研人才 .....[详情]
专家团队
蒙兴文
主任医师
蒙兴文主任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风湿疑难杂... ..【详细】
每天限15名患者就诊,敬请见谅。
导医服务
姓名
病种
是否挂号
  • 毕先生
    风湿性关节炎
    已挂号
  • 马小姐
    痛风
    已挂号
  • 张女士
    强直性脊柱炎
    已挂号
  • 赵小姐
    产后风湿
    已挂号
  • 刘先生
    痛风
    已挂号
  • 小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已挂号
在线客服
预约挂号
精湛的专家团队
让每一例患者都享有“个性化医疗”